欢迎您访问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乡村振兴 > 实操实例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来源:福建省农业农村厅 发布时间: 2024-09-10 16:49
相关文章:

访谈解读:

漳浦县东坂村打造十亿元河鲀产业

  东坂村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探索出“河鲀—对虾—花蛤”生态立体健康养殖模式,带动水产养殖、冷冻、饲料、水产品加工、餐饮食品等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全村河鲀养殖面积超1万亩,年产量1000 多吨,河鲀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产值达10亿元。

连江县同心村创设品牌升级鲍鱼产业

  同心村以鲍鱼独特的饮食习性为灵感,设计绿版“鲍帅”和红版“鲍美”两款卡通人物,以及24个连江话版的微信表情包,打造鲍鱼品牌IP“我要鲍鲍”。“我要鲍鲍”IP元素的注入直接带动了养殖和文旅发展,观景平台、新绘海堤、网红渔排、崖壁栈道等景点吸引许多游客打卡,鲍鱼年产量达2000多吨、产值超2亿元。

晋江市南江村做足“鲍鱼+”文章

  南江村立足优美环境和海洋资源优势,培育国家级水产新品种“西盘鲍”“绿盘鲍”等,形成“皇金鲍”等多个品牌,并打造福大鲍鱼水产观光园、鲍鱼壳风铃台等主题文创网红地,承办泉州市、晋江市“鲍鱼文化节”,鲍鱼养殖业年产值1.5亿元,年旅游收入超3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万元。

松溪县万前村传承发展“百年蔗”

  万前村充分挖掘“百年蔗”资源优势,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发动98%的村民入股,与福建省蔗百年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村里负责“百年蔗”的种植和蔗糖的加工制作,公司负责成品的销售和推广。目前全村已推广种植百年蔗312亩,年产蔗糖6万多斤,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永安市小陶镇做强柑橘产业

  小陶镇成立特早蜜产业发展联合中心党委和特早蜜橘产销协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满天鑫农业科技公司,建立“党委搭桥、协会供果、企业代销、集体分红”合作运行共赢机制,即企业优先销售特早蜜产销协会提供的优质柑橘,部分利润归联合中心党委所有,由联合党委根据各村贡献进行分配,同时划拨部分经费支持协会运转,七个联建村村财可实现增收10%以上,小陶镇实现柑橘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柑橘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5%以上。

武平县捷文村全链条发展灵芝产业

  捷文村加快推进紫灵芝全产业链发展,打造紫灵芝种植、紫灵芝孢子粉采收等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灵芝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灵芝科研基地)、灵芝标准化厂房、展销体验中心、产品研发中心和销售平台等,引进灵芝精深加工企业经营运营, 带动全镇种植紫灵芝近1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社8家、加工企业1家,实现灵芝产值5000多万元。

宁化县谢坊村做大做强多肉产业

  谢坊村依托多肉产业,按照“小产业+新主体+大平台”的思路,打造集多肉特色美食馆、多肉产品展销中心、农特产品多肉文化研学基地、非遗文化体验区为一体综合性旅游小镇,引进福建乐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福建花千谷有限公司等互联网电商品牌入驻小镇,开辟直播销售模式,建设共享直播间,培育网红直播人才基地,带动谢坊村村财年增收20余万元。

洛江区永安村培育发展蝴蝶兰产业

  永安村依托蝴蝶兰产业优势,创办蝴蝶兰庄园,建设“蝶村”综合游乐园、“蝶村”永安产业振兴研学中心、花卉观赏栽培区、“福蝶”文化公园等项目,带动村财收入超100万元。

清流县林畲镇发展壮大花卉苗木产业

  林畲镇整合6家花卉合作社成立合盛花卉专业合作联合社,统一制定鲜花质量标准、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品种布局结构、统一按时结算社员农户花款、统一开展种植培训,发展壮大花卉苗木产业,有效避免恶性竞争。目前联合社社员农户110余户,花卉种植面积1100余亩,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

芗城区珠里社区发展闽南传统婚庆产业

  珠里社区以闽南传统婚俗文化为主题,投资200万元对村内闲置的古厝进行改造升级,将村庄田园风光、自然山林景色与闽南婚俗相结合,对湖心岛沿线进行婚庆氛围布置,还原闽南嫁娶过程,为游客提供闽南婚礼习俗演艺、婚礼定制、集体婚礼等服务,每年可增加3万元村财收入,直接带动本村30余户居民发展服务产业。

惠安县前垵村发展景区配套服务经济

  前垵村依托辖区4A级崇武古城景区资源,发展“一馆一市一条街”服务业,建成问海天然海水游泳馆、前垵村渔市、渔村旅游特色一条街等项目,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每年接待游客 50 多万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00万,带动100多户农民年增收1.2万元。

翔安区面前埔村建设“三五丘”七彩田园综合体

  面前埔村利用百亩集体农田资源,成立庄家宝合作社等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大棚种植技术,打造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引入三五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集观光休闲、农旅研学于一体的“三五丘”七彩田园综合体,开发田园课堂、篝火晚会、垂钓休闲、美食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运行4年多来,累计接待游客48万人次,经营收入6000多万元,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40万元,带动就业岗位120多个。

芗城区天宝镇发展“香蕉海”乡村旅游

  天宝镇充分利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天宝香蕉”的原产地优势,以“语堂故里、十里蕉香”为主题,实施蕉海文化长廊、语堂咖啡书吧、语堂影剧院等项目,建设电瓶车道、贴地漫道、木栈道等观光绿道,串联香蕉海、林语堂纪念馆、林语堂文化交流中心、林语堂故居等主题景点,开发茶具、香道、语堂动漫人物形象等特色衍生品,逐步打造以生态观光、文化旅游为主题的“香蕉海”特色旅游路线,2023年共接待游客26.6万人次,带动300余名群众就业。

永春县夹际村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

  夹际村借助泉州元食农业有限公司和永春县祥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态农业基地,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夹际生态农文旅合作社,打造银杏景观带、溪滨景观带等生态观光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体验等特色农文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多万元。

连江县茭南村发展滨海度假旅游

  茭南村成立双贵岛渔业合作社及平流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引导65%的村民入股打造平流尾地质公园旅游景区,建设“茭南往事”咖啡屋、精品示范一条街、兴建雅乐居民宿等,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增加80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

闽清县梅溪镇打造旅游康养圣地

  梅溪镇挖掘橄榄、闽江、温泉、古厝等特色资源,引进“云溪漫谷”农文旅融合项目,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旅游康养圣地,增加当地农业种植、园区管理等2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增收1000多万元,村财收入每年增加约85万元。

罗源县北山村发展“红树林+”产业

  北山村依托535亩红树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滩涂经济,推出渔米共生水稻、海鸭蛋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打造渔村生态观光、滩涂研学体验等农旅项目,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带动农户增收150多万元。

明溪县紫云村发展生态观鸟产业

  紫云村立足丰富的生态和鸟类资源优势,建立“紫云·鸟生态”创业团队,指导建立稳定观鸟点,盘活村民闲置民房,打造鸟文化主题民宿,组织村民组建“村嘀”车队负责接送观鸟爱好者,实现“观-宿-食-行”观鸟生态旅游一体化服务,打造观鸟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

安溪县芳亭村发展桂花树观光旅游

  丘芳亭村现有桂花树上万棵,其中百年以上桂花树168棵,高龄树多达4000棵,素有“八闽金桂第一村”的美誉,该村充分利用村内现有桂花树资源,通过举办桂花节打桂花、制桂花茶等特色活动,每年吸引3万多名游客观光体验,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

闽侯县溪源村打造“古寨+”乡村旅游

  溪源村以溪源寨为中心,建设四季有花的50亩花田,串联李果林、瀑布等村庄特色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大力发展林下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中草药70多亩,生态养殖土鸡31.6万只,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近5万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北港村打造“石头会唱歌”乡村游

  北港村积极引进台湾青年创业团队,挖掘平潭石头屋元素,开发参与性强的“石头会唱歌”旅游活动项目,并配套建设开放民宿、咖啡屋等,打造以两岸融合、文化创作、民宿体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特色主题村。2023年全村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旅游经营总收入5300万元,旅游从业人数达450人,人均旅游纯收入达1.8万元。

霞浦县规范提升乡村民宿品质

  霞浦县为破解民宿“小散乱”“同质化”问题,成立县级民宿行业协会,对民宿建筑设计、服务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范,推动民宿与周边非遗、美食、民俗文化等融为一体,发展“摄影+民宿”、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差异化打造霞浦民宿品牌。目前,全县共有各类民宿400多家、精品民宿50多家,年营业额超4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

平潭综合实验区岱峰村大力发展高端民宿

  岱峰村整合环白青乡廊道沿线石头厝和集体房屋等闲置资产,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开发“外婆澎湖湾”“知岛”等13家高端民宿,2023年,累计接待游客近2万人次,直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村财收入增加20多万元。

仙游县天马村活化古厝群打造网红景点

  天马村采取“政府投入+企业投资”等方式,对古厝群进行统一修缮提升、活化利用,建设短视频拍摄、直播运营、摄影写生基地,培育共享茶室、民宿、农家乐、农村供销社等新业态,将古厝群打造成集特色民宿、特产销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网红景点,节假日日均游客量6000人次以上。

德化县潘祠村打好“名人牌”发展农文旅产业

  潘祠村发挥当代杰出的革命音乐家、指挥家罗浪的故里优势,打造罗浪文化励志室、罗浪家风家训馆,拓展建设千亩樱花园、樱花迎宾园、溯溪广场、虎溪溯溪及探险线路、百亩农业生态产业基地,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景观桥、民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年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

罗源县八井村培育“畲字牌”乡村文旅产业

  八井村围绕“畲”文化,大力保护传承壮大畲族服饰、苎麻织染、畲医畲药、八井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畲韵游”为主题的乡村文旅体验项目,举办“凤舞畲乡·春季村晚”暨“畲风海韵”“山哈剧场”以及“三月三”等活动,持续提升畲文化品牌影响力,年均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新增50多个就业岗位。

闽清县前峰村打造“小丫”主题网红打卡村

  前峰村实施“六清”示范村、彩绘网红村、“小丫”振兴村建设,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引入3D彩绘“爆点”、打造小黄鸭卡通IP等项目,丰富乡村旅游业态。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户均增收3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村。

罗源县百丈村发展“红色研学”游

  百丈村挖掘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等红色资源,建设集体水稻耕作示范田、际下水电站、百丈碾米厂等项目,打造集红色研学、康养、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红风畲韵 凤舞百丈”乡村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推动村财收入超50万元。

平潭综合实验区国彩村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国彩村充分挖掘吴国彩烈士等红色资源,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吴国彩故居纪念馆,利用VR等数字技术策划“剧本游”等红色文旅体验项目,打造红色教育基地,2023年实现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