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共建共享 共富共美 走具有福建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 实操实例
福州市坚持每月召开乡村振兴专题现场会
福州市围绕农村污水治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每月举办1—2场专题现场会,每场现场会均由1—2位市领导挂帅指导,通过现场观摩、经验分享、现场办公,加快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已累计召开46场专题现场会,有效解决一批乡村振兴重点问题。
宁德市建立 “一月一县”现场推进机制
宁德市按照“5+N”模式召开全市乡村振兴“一月一县”现场推进会(即“五个振兴”主题现场会+N场专题现场会),采取“过程+结果”管理模式,对乡村振兴各项重点任务实行“一月一县一清单”通报,通过问题清单滚动管理、对表销号倒推重点工作落实。2022年以来,累计通报解决清单问题300个,培育推出了“我在宁德有亩田”、乡村振兴指导员等一批原创性、突破性的改革创新举措。
柘荣县实行“一季一拉练”制度
柘荣县在全市推行拉练检查制度,即每季度召开一场现场推进会,每场选择2-3个乡镇,每个乡镇选择一个“好村”和“差村”,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各套班子、各乡镇、各部门领导一同现场观摩,挂乡镇县领导现场点评,总结各村发展实际,对“好村”的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对“差村”的发展问题进行纾困解难,统筹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已先后打造出20多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清流县常态化开展“清雁竞飞”擂台比武
清流县为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开展“清雁竞飞”擂台比武,制定党的建设、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4项“规定动作”,建立“实地观摩—PPT演说—现场提问—集中评议—领导点评—问题整改”的比武流程,并把比武擂台设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项目现场等工作一线。2022年以来,开展擂台比武70余场,7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升。
石狮市开设乡村振兴大擂台推动村级班子真抓实干
石狮市出台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拼活动方案,要求全市128个村(社区)聚焦“发展大事”“关键小事”“治理难事”和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每月至少生成一个“办实事”项目,由市委乡村振兴办每季度按照产业发展类、机制创新类和民生服务类三个类别评选出10个优质项目,分别给予资金激励。截至目前,擂台大比拼活动共推动生成村级项目1316个,已实地考评项目95个,总共评选出季度优质项目50个、年度优质项目20个。
福州市开展乡村振兴“星级村”建设
为营造乡村振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围绕实施“产业带动、美好家园、文明铸魂、网格治理、强基固本”五大工程以及群众满意度六大方面,采取千分考评机制,评选乡村振兴“星级村”,已累计评出乡村振兴五星级村20个、四星级村175个,市、县(区)两级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
安溪县实施乡村振兴“启明星”计划
安溪县为进一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创建,加快培育乡村振兴“启明星”村,各乡镇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特征,集中力量打造出本乡镇1-2个特色“启明星”村,带动周边村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目前,共有29个村参与“启明星”村创建,实施项目147个、计划投资9.98亿元。
厦门市打造“乡村振兴动线”
厦门市扎实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工作,选取特色明显、示范带动强的乡村振兴试点村,把相邻的3个以上建制村串连起来,以沿线产业、文化、景观节点串连为主,综合环境整治为辅,就地总结推广试点村典型经验。目前全市共打造18条“产业兴、生态美、环境优”的乡村振兴动线,带动周边乡村整体提升。
清流县一村一IP建设乡村振兴精品线路
清流县引入北京荷欧文旅集团,推进一个村庄一个文化IP建设,打造“俚好时间”乡村振兴精品线路。其中,石下村以石下芬芳俚为IP,打造中华桂花文化园、6000亩茶园、1200亩花卉生产基地;元山村为以“元山原味好”为IP,建设豆腐皮工作坊30余个,做成前店后坊的模式;拔里村以拔里集美时为IP,与厦门市集美区山海协作共建,新建拔里田园文旅综合体;大路口村以大路清韵间为IP,打造“清韵”学堂。
龙岩市探索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模式
龙岩市以片区为单位,以项目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行动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片区融合发展格局。目前集中打造7个片区,包括新罗区重点打造银雁片区、永定区重点打造“土楼十里长廊”片区、上杭县重点打造红古田片区、武平县重点打造环梁野山片区、长汀县重点打造“红旗跃过汀江·两山实践走廊”片区、连城县重点打造环冠豸山片区、漳平市重点打造“台湾小镇”片区。7个片区共涉及14个乡镇、67个村,目前已实施超300个项目、投资总额20多亿元。
政和县联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政和县集中6个村联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实行“县级统筹、镇村主责”推进机制,整合资金1.52亿元,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补短板、万亩良田提升等5大类30个项目,“一周一调度”“半月一会商”“一月一总结”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2023年,示范区内6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43.65万元、增长55.33%。
长汀县“五比五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
长汀县在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涉及的3镇19个村,实施“比产业兴旺、赛产业发展;比生态宜居、赛村容村貌;比乡风文明、赛创建等级;比乡村治理、赛平安创建;比乡村建设、赛内生动力”为内容的“五比五赛”工作激励考评机制,明确结果运用,对排名靠前的村在推荐省级实绩突出村、评先评优、干部任用及项目资金安排上优先倾斜安排,对排名靠后的村减少安排或不再安排项目资金。活动开展以来,培育了濯田镇寨头村、河田镇露湖村、三洲镇三洲村、策武镇当坑村等一批开拓创新、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工作标杆村,累计兑现以奖代补资金690万元,有力激发基层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厦门市探索涉农“大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
厦门市将市级部分涉农资金,包括乡村振兴专项奖补、都市现代设施农业补助、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垃圾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等,统筹整合为涉农“大专项”资金, 组织开展竞争性分配,以区为单位编制申报项目实施方案,市级组织专家集中评审,择优确定实施项目,市财政局会同主管部门提出资金分配方案,先期下达70%资金, 后续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下达余下30%资金,2023年度已按该机制下达市级涉农竞争性分配资金2.65亿元,有效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
福鼎市组建乡村振兴项目服务专班
福鼎市为破解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过程前期报批手续多、服务保障力量薄弱等难题,选派退出领导岗位的县管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组成乡村振兴项目服务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分片负责,建立定期会议、分级会商、重点工作通报等12项制度,在项目规划、用地、用林、筹融资等报批以及项目安征迁上提供全程式“管家”服务,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023年以来,乡村振兴项目服务专班累计推动147个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和140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与补短板项目落地。
福州市建立乡村振兴全闭环式项目建设监督体系
福州市为有效破解项目建设难点,构建“月度通报、督查督办、末位约谈”的全闭环式监督体系。每月底,梳理当月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市委乡村振兴办名义通报至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并抄送相关市领导。市直有关部门组成专项督导组,对工作中发现的堵点难点,及时下发问题办理通知单、重点工作督办单,明确整改时限、要求、责任人等,要求限时反馈。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不理想的,由市委乡村振兴办牵头,对所涉县(市)区相关责任人员开展末位约谈,并与效能问责相挂钩,倒逼工作落实。
漳平市推行“五定五抓一竞赛”项目工作法
漳平市从项目“策划-申报-实施-管理”等环节入手,推行“五定五抓—竞赛”项目工作法,统筹用好各级项目资金、提高建设质效。在项目前期实行“五定”,即项目策划、申报上推行“村级申请→乡镇审核→部门预审→市级审定”流程,实行定项目、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间;在项目推进中实行“五抓—竞赛”,即项目推进时实行“五抓”,即抓实时督查、抓定期调度、抓重要节点、抓关键协调、抓目标落实;在项目管理上开展项目竞赛比拼,采取“挂图作战法”,推进项目建设安全高质高效。
翔安区开发“小程序”提升项目建设质效
翔安区创新开发“乡村振兴项目跟踪调度”小程序,内置地图直观呈现各区域项目数、完成进度等,加入区纪委监委检查督查功能,建设单位每日通过手机端小程序上报项目进展和图片,各级各部门均能通过小程序实时了解项目进展,加强项目调度和督查,倒逼各责任单位加快项目建设。全区167个乡村振兴项目实现完工率100%、投资额完成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