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暨乡村建设行动 > 基层工作
海洋牧场生机勃勃。
渔获满筐。 欧东茵 摄
港西村村民齐唱歌册,歌颂美好生活。
中港水产罐头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在加工水产品。
岱南村芦笋文化馆
下西坑村鸟瞰图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路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海风逐浪欢,海鸥蓝天翔。清新美丽的漳州东山岛,不仅是福建东南隅一座迷人的海岛,更是谷文昌先进事迹的发祥地。近几年,东山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走出一条具有东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东山县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质同网,打造“城乡融合、共富共美”的全域振兴新路径,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自来水”“城乡污水一张网收集处理”,成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农产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岛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公共服务越来越优质、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2023年,东山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0.83亿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65元,连续多年保持全市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率缩至1.5。全县61个村集体年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50万元以上村达32个,100万元以上村达22个,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从“一种理念”演进“一路坚定”
《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一书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2001年7月15日,在东山县澳角村村民郭汉栋三层楼的新居里,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正在召开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听到澳角村从以往“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到如今“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葱葱,看人面喜气洋洋”的汇报后,习近平很高兴,描绘起新的小康蓝图:“以后农村的政策会一年比一年好。”
20多年来,东山牢记嘱托,坚定信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落实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各项重点工作,牢牢把握海岛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本土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绘就乡村振兴共富蓝图。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东山县坚持全域统筹规划,研究出台实施方案,梳理细化6个方面17条措施,在乡镇层面谋划以示范村为中心,打造“一乡一脉”党建示范线;在县级层面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为契机,建设农旅结合、渔旅融合、红色旅游等3个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形成“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立体工作格局。
为全面压实责任,东山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200多名干部挂钩帮扶、驻村任职,做到“全覆盖”帮扶。建立“月调度、季推进、年考评”常态化跟踪督导机制,将“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创建工作纳入乡镇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及“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竞赛。开展村干部适岗能力考核评估,90名“优秀”等次的村干部获得岗位晋级,13名“一般”等次的村干部被约谈教育。
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为充分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东山在全市创新实行村干部“一岗五级”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待遇“差异增长”、岗位“能上能下”、奖励“多劳多得”的用人机制,有效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平均薪酬由原来的3675元提升至4375元。
同时,通过“强弱帮带、两村一策”等做法,让发展得好的村和发展得差的村结对帮扶,强化两村“班子共建、项目共促、资产共融、资源共享”,实现资金、技术、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势互补,有效提高全县村集体收入。
从“一张蓝图”转化“一幅实景”
作为海岛县,历年来,东山重视城乡融合发展,突出“一岛一城市”“一岛一景区”,科学谋划“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的空间布局,坚持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原则,因地制宜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乡建筑景观风貌导则,完善“两统筹两统管”机制,形成“一轴、两带、六区、多点”的建设蓝图,全面提升海岛景观风貌,打造全岛规划一张图。
遥想当年,时任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带领全县人民广种木麻黄、治服风沙。青山不语,已成记忆,木麻黄不语,已成丰碑。数十年过去,谷文昌的精神至今还激励引领着东山广大党员干部。谷文昌老书记的全岛木麻黄种植、兴修水利、重教兴文等先进事迹,贯穿着城乡“同质同网”理念。
如今,在“一张蓝图”的指引下,东山县一体贯通、推动落实。基础设施注重构建城乡一体化“五张网”,建成“一廊道三林区”,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3条、“绿盈乡村”55个,构建全岛绿化一张网。成立环境集团,对城乡环境卫生实行市场化运营、精细化管理,城乡垃圾实现当天“村收集、镇监管、县转运处理”。建成4个污水处理厂、16座污水提升泵站和133.6公里的全岛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实现城乡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完成岛外引水第二水源工程、智慧水务系统建设等项目,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成“一环两横三纵”公路网,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
“‘三桥’飞架海峡上,海岛天堑变通途。”谈起东山岛公路日新月异的变化,东山县交通运输局高级工程师吴炎辉津津乐道。近年来,东山坚持“以路兴业、以路惠民、以路强县”,为“国际旅游岛”建设赋能加力。从“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四个方面大力发展高品质农村公路。截至目前,全县公路446.046公里,所有行政村通达四级以上双车道道路,农村公路路网密度是全省农村公路路网密度的2倍。
这些是东山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缩影。一路通,百业兴。东山积极探索实践“公路+产业”“公路+文旅”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做足“公路+”文章,让“四好农村路”变成致富道,“蓝色经济”风生水起。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小别墅,三层小楼,宽敞明亮,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小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呀。”东沈村村民张美雁在65岁时住进新农房小区,把关于家的理想蓝图照进现实。近年来,东山每年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村建设新农房示范小区,形成样板引领示范,辐射推进22个新农房小区建设,破解农村有新房没新村的问题。
“进入毕业季了,大家加油!”凤凰花开的季节,走进东山一中新校区,校园清新,教学楼、图文中心、学生礼堂等一栋栋教学建筑映入眼帘。教室里,老师正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授课,毕业班的学生正在进行最后的冲刺;学生宿舍,各类设施设备齐全,环境干净舒适。校园实现智能化管理,与之前相比,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多年来,东山县除了教育补短板建设项目全面收官,从学前至高中阶段的教育资源充足,全县群众“上好学”“入好园”的需求能够基本满足。
这是东山县在“称心教育”上所办的实事。多年来,东山县深化“名校带弱校”“名医工作室”,在公共服务领域致力实施“五心工程”。除“称心教育”外,还包括“暖心医疗”“贴心养老”“顺心乡风”“舒心就业”工程。其中,“暖心医疗”旨在打造漳州南部医疗服务中心;“顺心乡风”目标是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创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贴心养老”就是要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目前,东山县已达到国家健康县创建标准,获得“中国长寿之乡”等称号。
从“一域添彩”迈向“一县共富”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村党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体现。
连日来,在东山县西埔镇冬古村水产品交易中心,渔民们正有条不紊地依照品相、大小分拣刚从海上收获上来的鲍鱼。“水产品交易市场中心投用后,有效解决海上分拣鲍鱼存在的安全隐患、雇工困难等问题,让交易更加便捷了。”冬古村党委书记林华东说,“该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200万元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冬古村是东山县四大渔村之一,以捕捞、养殖为主要产业。冬古村党委发挥临海靠山的优势,大力推动民宿、餐饮、电商、观光等渔旅融合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党组织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振兴路。2023年,冬古村村集体收入达593万元。
同样,澳角村从靠海吃海的传统渔村转变为集海洋捕捞、海产品养殖加工、电商、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全国最美渔村。澳角村华丽转身,蝉联六届“全国文明村”。2023年,村集体收入147万元,人均纯收入5.58万元,渔民生活蒸蒸日上。
这些正是东山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为了实现从“一域添彩”迈向“一县共富”,当前,东山正在实施“1663”强县富民工程,锚定“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目标,推动百亿集群、园区建设、文旅融合、水系连通、养殖升级、港口发展六大攻坚,聚力东台融合、文明创建、卫生健康、文化教育、人居环境、招商引资六大提质增效,做好组织、作风、资金“三大保障”。陆上布局新材料、新能源、水产品精深加工及现代农业产业;海上发展海洋牧场、水上运动,深挖山海资源禀赋,规划分布全域的多样旅游业态,推动城乡要素互通、产业互融、居民共富。
为了推进“一县共富”,近年来,东山做足“土特产”文章,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体系。坚持政策驱动,落实“联农带农”“四定一督”机制,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创新“跨村联建”“村企用工调剂”“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皇金鲍、对虾、莲雾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万亩百亿”产业集群。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国家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创建,让农产品“触网”增收,推动“产供销”全链条、“工农互促”等城乡多元融合,农村电商销售额13.6亿元。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创建“果蔬学堂”“电商基地”“海上技校”等现场教学点,开展技术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1423名、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18名。发展“农旅+”“渔旅+”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南埔村谢谢里文创园区等网红打卡点,乡村旅游收入超过10亿元,形成了绿色农田、蓝色牧场、多彩旅游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的产业布局。
逐波千万里,借势可乘风。当前,东山县正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将高质量党建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推进强村富民、乡村全面振兴步伐铿锵、行稳致远。美丽的东山岛上,党建强、产业兴、治理优、生态美、乡风好、百姓富的乡村美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