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模式通过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茶产品供给,引领茶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茶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二、建设内容
依据福安市茶园土壤质量及限制因子、生产茶类(多茶类)、肥源实际等,集成氮肥总量控制、有机肥运筹、配方复合肥、地力提升与控释肥、机械深施等技术,设置5个初步技术模式:专用肥模式(SF)、有机肥+配方复合肥模式(OM+SF)、新型肥料模式(NEF)、新型肥料+有机替代模式(NEF+OM)、生物炭基肥模式(BBF),并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作为对照。试验茶树品种为金观音,树龄为8龄。基肥施用时期为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春茶追肥时期为2月上中旬,夏秋茶追肥时期为6月中下旬。同时,结合有机、无机配施、氮磷钾单因素等试验结果,筛选出“有机肥+配方复合肥”技术模式(推荐商品有机肥250-300 kg/亩N:P2O5:K2O:MgO=21:6:9:2或相近配方的茶树专用肥80kg/亩)。
三、主要做法
在茶区10多家茶叶企业,集成推广“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应用,包括“有机肥+配方复合肥”技术模式、绿色防控(减药技术)、伏季休茶、茶叶机采等绿色节本技术。通过示范基地开展现场观摩培训、技术讲座、发放技术明白纸等方式,组织茶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技术人员、茶叶种植大户等生产一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领“全县域”茶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1.冬季清园,树势修剪,每年冬季全面清除病虫枝叶,集中烧毁,并喷施一次石硫合剂,进行封园,消灭越冬病虫源。
2.严格按照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推广使用生物制剂农药,以及科学安全使用低毒化学农药防治,并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注意轮换使用。
3.使用黄色诱虫板、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茶园插挂涂有化学信息素的黄色诱虫板(20cm×30cm),20-25片/亩;在茶园内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进行诱杀。
4.“有机肥+配方复合肥”技术模式。每年10月中下旬进行基施有机肥条沟施肥,并按照不同土壤状况,增施不同配比的氮、磷、钾,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50%、20%、15%、15%;追肥开浅沟5-10cm埋施,形成适宜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施用化肥比例,促进茶叶增效的技术。
5.设置农膜、农药包装物集中点。收集基地废弃的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确保基地环境不受污染,提高基地茶叶品质。
6.茶园耕翻整地,科学施肥,中耕除草,茶树定期修剪,精耕细作,梯壁留草,改善茶园生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摘加工”的“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基地管理要求,做好茶园农事活动的记录和质量可追溯。
四、突出成效
通过项目实施,建立1000亩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示范片,减少农药使用3-5次,降低茶叶农残,提高防治效果,茶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有改善和提高。
1.经济效益。采用茶树“有机肥+配方复合肥”技术模式,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养分农学利用率提高50.4%(提高0.65kg/kg),茶叶增产4.14%-20.30%,品质明显改善。与常规施肥相比,茶树“有机肥+配方肥”模式每亩年净收益增加167.90元。
2.社会效益。一是开展茶农培训,起到带动示范作用,并与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增效,茶农增收,项目实施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二是改善茶园基地生态环境,增强农药使用主体环保意识,杜绝乱扔乱弃现象。三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促进茶产业升级,提高茶叶综合竞争水平。四是梯壁留草种植,提高水土保持质量。
3.生态环境效益。通过推广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提高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增加有机肥使用,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茶树病虫害防治以绿色防控为主,有利于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